畢業論文答辯前的準備
2012-01-20 23:25:06 來源:www.jp8866.cn 瀏覽:417次無論是畢業論文,還是畢業設計,到工作結束時都要交出一篇文章。這篇文章不但是學生在畢業設計(論文)期間所做工作的總結;而且還是他大學學習階段結束時,在知識結構、專業素質、技術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表達。正是這個原因,使得歷屆學生都十分重視畢業論文的撰寫。現就畢業論文的技術起點(應該達到什么水平)、行文風格(怎樣書寫才較為恰當),注意事項等綜述于下:
1.文章的技術起點
學士學位畢業論文(設計說明書)的學術或技術水平應定位在大學畢業生的水平,其深度應能讓同一專業、但課題不同的同學看懂。
2.行文風格
論文既是對某種技術的原理、機制、特征的說明,又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。為此,行文風格的第一點是“就事論事、言簡意賅(即信息量大)”。有時,為了達到可讀性的目的添加一些修飾隱喻也是可以的,但決不能像市售傻瓜書、一日通之類的書一樣,加入煽動、臆造之類的詞句,如“只有傻瓜才那么想……”等。
注意行文風格的第二點是“術語要規范”。國際、國內學術刊物怎么說,我就怎么說。比較生癖的,可以采用加括號并加解釋的辦法,切勿杜撰術語。技術名詞,倘若詞典上查不到或尚未形成定論,而又不得不寫的,應加注原文。
注意行文風格的第三點是“注重論據”。所用到的每一個概念,每一種機制,每一個論點都應該是有根有據的,層層展開,不斷深化。對于本專業所公認的概念和論點,可直接予以引用,否則就應就地舉出例證,或標注引文(參考文獻)。論據中的數字特別重要,日期、百分數、條件數據是科學論文中最常見的。量化是科學論文的主要目的之一。
注意行文風格的第四點是“條理化”。為了講清楚一項復雜的技術,常將整個文章分解為篇、章、節、小節、段、要點,以逐步地予以深化,或具體化。而連續的章,節。段則用來講述該事物的同等重要的側面,或者邏輯的順次深化。書和小說無不按此樹形邏輯展開。科技論文由于信息量大,來源雜,陳述又要確切(幾個因素就是幾個),清晰的條理就更是重要了。條理化有助于防止概念混淆(不同概念另立一條)。要防止過粗和過細的分解。一般一個小節說明一個概念或一種機制,一個大節說明一個原理,一章說明一個側面。
3.撰寫方法
常見的是逐步予以展開的方法。
(1)第一步,往往是對課題進行分析。
通過分析,提出欲達到的目的及擬采用的方法。具體內容有:
a.大體上勾畫出一個輪廓,讓讀者對該課題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,對于工程性課題,首先對需求進行分析,概要地勾畫出一個解決此問題的設想。在此基礎上,具體明確本課題所承擔的任務,并寫出完工時應達到的技術指標。對于理論性課題,一般先對本課題的技術關鍵進行分析,提出基本假設及解題途徑。
b.提出本課題的難點,解決此問題的主要途徑和擬采取的方案。
c.論證此方案在技術、理論、經濟上的可行性。有哪些先導試驗已經做過,或者,在此以前,有何入曾進行過何種工作,為便于本課題的開展,擬采取哪些已獲得成功的技術等。
d.對效益及風險進行分析。理論性課題只對效益進行討論。
(2)第二步:對設計(理論)體系加以闡述。
這是畢業設計(論文)的主要部分,是對本人在完成課題過程中所做工作的陳述。
a.工程型畢業設計的內容及寫法基本與實際工程中的初步設計、工程設計相當。不同處在于:除對所用技術方案和工作原理作說明外,還要說明采用這一方案的原因(如與其它方案相比,本方案最優;用戶堅持等),因經濟或時限的制約而不得已采取的折衷措施等。設計只對整個體系作全面交待,對重要的、新穎的技術、機制、構件以及本設計的優點、主要特征突出地給以描述,次要部分則輕輕帶過。
文章結構既可以自上而下,從整體到各部件談到重要零件,依次一一展開;必要時還可以一章講整體設計,一章講各部件。也可以由底而上,先介紹關鍵部件或核心模塊,繼而講輔助部件或輔助模塊,最后給出全貌。采用何種結構,則取決于哪一項是本人的獨創。
b.論文的內容及寫法
側重于對所使用的理論作系統的介紹。對本人的創造性的工作(假如有的后),應予突出。文章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寫法,例如,從定義出發,而后寫出引理、定理和證明(或算法及其證明)。
(3) 第三步寫實現
現就科研型、理論型。工程型課題的具體寫法,分別介紹于下:
a.科研型設計
介紹設計在實現時所遇到的技術問題。例如,軟件模塊的實現算法,算法實現中的接口;機械設備結構的細節和強度核算、應力分析;硬件實現中相應軟件的配制(內碼);控制系統實現中的觸發器、變換器;電路設計中元件定型等。
從寫法上看,該文章不是工程文檔全部內容的轉錄,而只介紹各技術中重要、關鍵、有特色之處。其余,則為了文章的系統性、完整性,而不得不寫,但也只是作簡單的交待。
b.工程型課題
應突出工作量,如:類似XXX模塊完成74個,類似YYY模塊完成196個……,等等。
c. 理論型課題
在這部分應寫出所完成的全部理論系統、完成的推論,實現或驗證的算法,輔助的公式推導(若篇幅過大,亦可放在文章的附錄中)等。
(4)第四步寫驗證與測試
不論是工程型課題,還是理論型課題,測試和驗證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。測試結果正確及驗證無誤,是課題的最高追求和價值所在。事實上,測試工作是很艱辛的,也是最能有所得的。說它艱辛,一是這階段所耗時間較多,有時要占設計(論文)總時間的一半以上;二是,此時什么問題都會出現,有時會讓你傷透腦筋。說它能有所得,指的是不論成與敗,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都會有很大的提高。
a. 書寫方法
對于工程型、科研型設計,這一部分內容,不應該是照抄測試大綱和測試報告,而是擇其最主要的部分加以敘述,并開列出詳細的數據,同時還要對測試結果作出分析。
鑒于測試和驗證本身的正確性對整個工作的意義十分重大,應交待所用標準、所用工具和所用的設備,要對在所處環境下取得的這些數據的正確性加以說明,最后才談得上將測試結果和擬定的標準中的主要指標作比較,如果是自行設計的測試程序、測試裝備、模擬程序,更要仔細地介紹清楚。必要時,還可以另辟一章,專門進行介紹。
b.對于理論性課題的處理方法
理論性課題,在有了嚴格證明后這部分可以略去。原因是驗證工作意義雖大,但測試工作耗時大多,畢業設計期間往往難以完成。
(5)第五步是評價與結論
具體內容有:
a. 本人在本課題中做了哪些工作。在這些工作中,哪些是采用、繼承和改裝;哪些是本人的創造與發明。曾經使用了哪些重要的原理和技術。
b.對比測試結果,從整體到各個部分,哪些是重要的,成效如何,存在哪些不足?是何種原因造成的。
c. 今后的工作和改進設想(論文對此點應特別強調)。
d.成果的意義,推廣和應用前景。